大数据、5G、物联网与商业个人隐私保护 | 大数据与信息安全 · 续篇
2020-05-09 10:56:0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
大数据、5G、物联网与商业个人隐私保护

作者:卡尔赫林


前言:之前,写了几篇《大数据与信息安全》的系列文章。

但感觉还有一些话要说,所以,来了灵感之后,就继续写吧。

简单开篇,详述正文。



正文:

前些日子,身边人翻看手机淘宝,然后问我:“你怎么不买个手环?”

我回答说:“我不喜欢戴手环。首先,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,不喜欢用高科技设备来装饰自己。另外,手环要连接手机App,然后监控人的行走步数和脉搏、血压——戴着这样的手环,我觉得太不自在。我不想被人监控……”

说实话,我确实不喜欢手环。相对于手环,我还是比较喜欢普通手表和文玩手串。

我总觉得手环,跟电子镣铐差不多,总之都会无时不刻地监控人的信息数据和行踪轨迹——只不过普通手环,不会限制人身自由和活动范围。

除了手环之外,可以监控人的电子产品、智能设备和家用电器有很多。

比如:智能手机、台式PC、笔记本、平板电脑、智能电视、玩具机器人、智能音箱、物联网冰箱等等,凡是可以直接连接Wi-Fi,或者可以通过物联网卡连接移动互联网,或者可以通过蓝牙传输数据的设备,基本都具备监控(监视或监听)功能,在你知情或不知情之下,采集和上传你的音像数据,甚至是各项生理指标数据。

尤其现在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,伴随5G技术的不断完善,以及物联网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家庭——在日常生活中,带有各种传感器、探测器和数据采集功能的智能家电和电子设备将会越来越多。

以后,电视、冰箱、微波炉、烤箱、洗衣机等等,各种家用电器都越发智能化,几乎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卡连接网络,或者通过手机进行远程遥控操作。虽然让生活更加便利,但也为个人信息安全和人身安全,埋下各种不良隐患。

因为只要防火墙设置不牢靠,或者密码过于简单,或者平台存在漏洞,那么黑客黑进家用电器,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即便黑客不会黑你的家用电器,那么家电的制造商,也会通过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,来主动采集你的各项数据——不管是音像视频数据,还是你的生理指标,还是个人喜好,都在被人“关照”之列。

二十一世纪商业社会,什么东西最为重要?那就是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各项反馈,但等待反馈比较被动,所以现在都转为了主动采集。采集用户个人信息,熟知用户的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,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供各项服务,或量身定制各种产品,及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

对于用户信息的采集,都是由智能家电和电子设备来完成。而现在,一些智能家电和电子产品,卖得越来越便宜,为什么呢?可能是技术不断成熟制造成本越来越低廉;也可能是另有所图吧,你懂得。

现在就可以想象一下:你在家里过生活,周围都是各种带有传感器和探测器的电子设备和智能家电,而别人可以通过网络在千里之外监控你。监控你的一举一动,窥视你的各种私密,收集你的各项数据,甚至比你更了解你。而你在他人面前,在现代高科技面前,变得越来越透明,简直就是一个透明人——读到这里,是不是感到有点可怕?

但这绝非危言耸听,或许现在你就已然被他人监控了。

不说别的,就拿可以连接电脑网络的智能电视来说,就有可能被黑客控制,而沦为他人窥探你个人隐私的便利工具。所以,智能电视尽量不要安装在卧室,以免个人私生活被监控甚至直播。再有,在谈论一些私密话题时,比如说银行账户里有多少存款等,谈论此类话题时要远离智能电视。另外,如不进行人机互动(体感)游戏,那么就用贴纸把电视上的摄像头给贴一下,加以遮盖屏蔽。而使用笔记本电脑,也是如此。

除了智能电视之外,还有AI智能音箱,虽然能够进行人机互动和对话,给人的感觉很好玩,但这东西只要开机,就有可能是一个拾音窃听设备,所以,若是平常不用,就关机拔插头。

其实,有时拔掉插头也没用,因为某些设备里面会安装蓄电池,以保证在切断电源之后,也能维持一定时间的“隐蔽续航”——你以为它关机了,但它只是在休眠,并没有完全关机,仍旧秘密地监听采集你的数据。所以,智能家电还是尽量少买,或者在使用智能家电时,多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。除了智能家电之外,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也是如此。

那些不能够拔掉电池的智能手机,个别手机在关机(休眠)状态下,也有监听通话、采集影像和向外界传输数据的功能,所以,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多加小心。

最近,我获得的亲身感受:把手机放在桌子上,然后我跟身边人谈论某件事,或者某个商品——然后打开手机之后,无论是浏览新闻网页,还是购物网站,都会发现相关信息或产品的推送。但之前,我根本就没有在手机和电脑上搜素过啊!这就奇怪了,难道手机App真的与我心有灵犀了?还是在秘密监听我和身边人在房间里的聊天?

不管是使用手机通话,还是把手机装在衣兜,或扔在桌子上,只要手机在身边,说话就要千万小心,提防被人监听,小心“机内有耳”。

反正,国内的某些政府部门,在召开内部会议时,参会人员的个人手机,都是要提前上交,由专人保管的,并尽量远离会议室。而私人公司在召开内部会议时,是不是也要采取类似做法?

另外,在通过手机App进行移动办公时,一些比较私密的内部文件,尽量不要通过聊天工具和商务办公软件来交接传递,以免被黑客中途窃取和遭到泄密。再有一些公司文件或内部消息,不要随便发布在微信群和QQ群——若是一不留神发错了群,造成信息泄露就不好玩了。再有人数众多的公司群,也可能混入冒名顶替的陌生人。再有,人在网络上的各项活动,使用各种手机App都是在他人的监控之下进行的——监控者,既可能是官方,又可能是黑客。

所以,在进行移动办公时,一定要多加注意。内部信息、涉密文件,尽量不要用聊天工具和手机App来传递,也不要用网盘来存储。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的私密信息,私密的文档、图片和音像视频,都不要用网盘来存储,以免泄露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。

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,智能手机、台式PC、笔记本和平板电脑,都有可能被黑客监控。

在日常,不要用手机随意扫码和识别二维码,以免中木马;不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,不要点击陌生网友通过聊天工具发给你的链接,以免中招。不要随便通过网络下载App,手机App要到正规的软件管家或应用管理中进行下载。

如果发现手机变慢和变卡,要及时清理手机垃圾,并扫描病毒和漏洞。关闭一些App的自启和隐私权限,检测并删除一些没用的大文件。不定期翻看通讯录,如果发现其中有不是由你创建的陌生电话号码和联系人,要尽快删除。

另外,手机不用的话,就平放在桌面上,或者装在包里,也可以找个铁盒子(饼干盒、巧克力盒)将手机装进去,千万不要立在手机支架上。即便你不使用手机,手机的摄像头也有可能被人偷着开启,让你在不知情下成为“视频主播”。而前置摄像头,如果不用,就拿贴纸遮挡一下。

以前写过《大数据与信息安全(五)手机的非正常打开方式》,所以关于手机的话题就不再啰嗦了。

对于台式机和笔记本,也要安装好杀毒和安全软件。并且,打开电脑C盘,看一下“用户”文件夹,里面有几个用户。如果发现“用户”里,有用乱码命名的文件夹创建的用户,或其他陌生用户,那么就证明这台电脑曾经被人黑过,所以尽快将乱码文件夹和陌生用户删除。然后,定期扫描病毒、杀木马、检测漏洞和更新驱动,及时杀毒或更新打补丁。而在使用过程中,不随便访问非法网站,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设备和个人隐私安全。无论使用手机、平台还是电脑,都是如此。

聊完手机和电脑,转回头说一说微信。微信上的几个功能比较重要,调整和关闭这些功能键,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人隐私:

1、登录设备管理:微信点击<我>,然后<设置>,找到<帐号与安全>,再打开<登录设备管理>,然后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微信帐号,近期登录的设备了。如果发现曾经登录了其他陌生设备,就立即点击<编辑>,然后直接对陌生设备进行<删除>即可。删除完毕,最好重置微信密码。

2、更多安全设置:进入界面之后,绑定QQ号码和邮件地址,可以增强帐号的安全性,降低被盗号风险。

3、隐私选项:点击<隐私>,在界面上打开<加我为好友时需要验证>,关闭<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>,还可以在<添加我的方式>和<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>中进行相关设置。再下拉页面到最后,点击<授权管理>,看有无不必要的授权,如果有就点击<管理>,然后直接选择<删除>。

4、附近的人:点击<设置>,然后<通用>,打开<发现页管理>,在界面上关闭<附近的人>,就可以避免被附近的人搜素到你,或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你的具体位置。

5、关闭自动扣费:在<我>界面点击<支付>,输入手势密码,进入支付界面,然后点击右上角的<···>,进入到支付管理,打开<扣费服务>,看有无自动扣费。如果有不必要的自动扣费,可以点击服务项目,然后在项目详情选择<关闭服务>。

6、清除身份证绑定的陌生微信帐号:在<我>上点击<支付>,打开<钱包>,再点击页面最下端的<帮助中心>,进入界面之后,打开<实名问题>,选择<查询名下账户>,然后<前往查询>,输入你的姓名(全名)和证件号码(一般为身份证),然后选择<下一步>,然后进行人脸识别,就可以打开<名下绑卡账户>,这时就可以查看你的身份证被绑定了几个微信帐号。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份证,被绑定了陌生微信帐号,那么就及时选择<清除>即可。一张身份证,最多能够绑定5个微信账号。

7、关闭微信运动:点击<设置>,打开<通用>,在界面上选择<辅助功能>,看<微信运动>是否已启用,如果是就点击一下,然后选择<停用>,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日常行走步数被人监控。

将以上7种功能进行调整或关闭,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。另外,在朋友圈不要随便晒照片,晒照片时尽量不要晒原图,或事先关闭手机GPS定位,就可以避免有人通过照片上携带的位置信息来定位你。

而孩子的照片、家庭内景、奢侈物品、个人财物、办公场所、居住小区和经常光顾的场所,尽量不要随便晒出来,以免有人惦记你或打你的坏主意。晒照片,尽量选择分组可见,比较私密的照片只面向亲友团开放。而在聊天过程中,不要随便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、银行账号和手机号码等,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人隐私安全。

在使用QQ和其他聊天工具时也是如此。而手机QQ的<账号安全>、<隐私>、<通用>、<辅助功能>,也可以自行设置。设置方法,请参考微信的设置方法,两者基本相差不大,所以在此就不赘述了。

除了微信和QQ,还有微博和其他社交平台的网络帐号,都可以通过“隐私设置”来设置自己的个人信息、私人相册、联系方式的可见方式和范围,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个人的隐私安全。如果没有必要,不要在不可信的网站和App上进行“实名认证”,以免泄露个人身份信息。

也不要随便参加什么问卷调查,不要被什么“有奖问卷”所诱惑,以免个人隐私被窃取,因为有些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的太过私密,居然要求你填写身份证号码、个人收入和家庭住址等信息。即便有奖品,但奖品的价值要比你的身份信息的价值,低廉许多啊,所以不要因为一时贪小便宜而铸成大错。

在使用各项网络服务时,都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。而在使用办公设备时,也一定要注意。购买办公设备,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办公设备,以免设备上被人安装了“窃密工具”。“窃密工具”甚至可以安装在电脑键盘上。在新设备购进时,在使用之前安全起见,最好让自家公司的工程师开机箱检查一下。如果新电脑和其他新设备,开机启动或关机非常缓慢,尤其是关机,那就应该注意了——提防系统自动打包信息数据偷着向外发送。

另外,无论如何,不要贪便宜使用租赁设备。有些租赁设备的公司,号称可以廉价租赁各种办公设备,从电脑、笔记本、复印机、传真机、服务器、会议一体机、大屏幕、打印机和文件粉碎机等等,各种办公设备都可以租赁。

但其中就有一些不法人员,将经过改装的,加装“窃密工具”的办公设备租赁给你,然后在使用过程中,随时监控、采集和向外传输你的各项商业数据。所以,为了安全起见,还是尽量不要随便租赁办公设备。

而对于公司和个人的各种带有存储介质的设备,无论是手机、电脑、笔记本、平板、移动硬盘、U盘,都不要随便借给他人,更不要随意丢弃。不能使用的办公设备,废旧电脑一定要拆除硬盘和内存卡,再进行售卖,而拆下来的硬盘切不可随意丢弃。智能手机,也不要随意丢弃或售卖,还是留作纪念品为好,不要动不动拿去换不锈钢盆,或任其流入二手手机市场。即便将电脑硬盘和手机内存,进行擦除处理,或将系统恢复出厂设置,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内部数据加以恢复。所以,带有存储介质的废旧设备,还是不要随便售卖和丢弃了,以免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泄露。

去年的时候,我参加了某个网站的活动,然后意外中奖,得到了一个“桌面精灵”——在某宝一查还真有,价值500多块钱。

这个桌面精灵,可以显示时钟,监测阅读环境和上网时间,并且可以设置提醒,当阅读环境过暗和上网时间过长,就会发出相应提示音——看这个“桌面精灵”外观精美功能强大,我迫不及待地读完说明书,最后却把它放进了书橱抽屉。为何不用呢?就是因为它需要绑定微信,才能使用若干功能。算了,一旦用了,身边又多了一个监控设备。想了想,还是不用为好。

前些天,我又意外中奖,这次是得到了两张“物联网卡”,两张流量卡,只有数据流量,不能用来发短信和打电话,是安装在物联网设备上的。

不过,我真的对电子产品和智能设备不太感兴趣。我的个人观点是:能不用,就尽量不用;能不买,就尽量不买。电子产品、智能家电和物联网设备,无一例外的都是某些人和商业机构,采集个人身份信息和各项数据的有利手段。

而偷着说:国家大力推广5G、大数据和物联网,也是为了加强对公众的监控。5G加物联网,可以实现多渠道实时监控。现在很多监控探头,可以存储视频数据,或定期传送视频数据,只有少部分能实现实时监控和同步数据传输,有时还会因为信号弱,而出现图像延迟。而5G就可以让所有的天网探头,都实现实时监控,并且数据传输可以达到“零延迟”。虽然5G技术普及之后,为我们的生活能够带来更多好处,但最大的好处,还是利于视频监控和数据采集传输。

有朋友说:5G技术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实现车辆的无人驾驶。但乘坐无人驾驶汽车,也是有一定风险的。因为任何智能设备,都容易被黑,而黑掉无人驾驶汽车也是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的。所以,无人驾驶汽车也容易被黑客入侵和操控。当人坐进无人驾驶汽车,一旦被黑客入侵,就容易被绑架——黑客操纵汽车驶入特定行程路线、场所或无人地带,将车上的人加以绑架。或者,通过黑客技术制造行车事故,谋杀乘车人或路上的行人……算了,不多说了,反正无人驾驶汽车被黑客入侵,并非是杞人忧天。所以,在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市场之前,防黑技术一定要升级加固,以免在使用过程中被黑客操控,从而危害公共安全。

而普通家庭,满屋子的智能家电,如果全部连接到物联网,或电脑网络,或者可以通过手机远程遥控,也有被黑的风险。黑客可以随意控制你家的灯,控制电视的开关和换台,控制你的洗衣机、电饭煲、微波炉,然后监控你的家庭生活和人身自由,无时不刻的监控你的个人动态,采集你的各项数据,并且在其设定的时间,直接面对面或通过远程操控对你加以人身伤害,或掠夺你的银行账户和个人资产……这些并非是危言耸听。

所以,在进入大数据、5G和物联网时代,先不要太过亢奋,还是先冷静下来,知晓将要面对的风险,或可能遭遇的不测,然后提高个人防范意识,学习自我保护常识,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个人的信息、数据和人身财产安全。

就现在而言,如果有小孩子的话,看一下小孩子是否有智能玩具。如果有可以通过Wi-Fi连接互联网,或者需要连接手机App的智能玩具,尽量不要随便联网使用。在使用过程中,最好在一旁有家长监控。一些智能玩具,通常在玩具内加入了麦克风、传感器、摄像头、语言识别,或GPS等功能。甚至可以任意监控和监听,实时采集、传输各种数据和视频。

所以,尽量少给小孩子买智能玩具。在使用完毕,要及时关机。如果摆放在儿童房里,不要对着小孩子的床铺。如果小孩子,在儿童房里泡澡、换衣服什么的,一定要先把智能玩具收起来或用厚布遮盖,以免上面有隐藏的摄像头,对小孩子进行监控和偷拍,泄露小孩子的个人隐私,甚至对小孩子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。现在,通过智能玩具窥探儿童个人隐私的案例,已经不鲜见了,所以要千万小心。

如果智能玩具需要绑定微信和下载App怎么办?可以买个新智能手机,将支付宝和其他涉及个人私密的App全都卸载掉,以免个人隐私泄露。然后用一个新手机号码注册微信帐号,为了通过实名认证,可以绑定一个空的银行卡——然后这个手机连同微信,就可以和智能玩具加以绑定,或者下载玩具的App。并且,如果无需扫码登录,可以将手机的前后摄像头,都用贴纸遮盖粘牢。而这个手机,也可以留给小孩子上网课和打游戏,就能够避免小孩子打游戏买装备随便乱花钱了。

为了安全起见和保护视力,还是尽量不要让小孩子过早的接触和使用手机,尽量少玩智能玩具。

……

大数据可谓包罗万象,对各种数据(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)的跟踪采集,越发全面彻底;5G技术让数据传输更加的方便快捷,只有毫秒级延迟;物联网将智能家电和AI设备连接成网,实现了远程操控和信息数据共享——但这些先进技术,都在无时不刻的威胁着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。

由于在之前的文章里,详细聊过大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话题,所以在此就不赘述了。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吧。

后记:在本文写作之前,已相继发表了多篇《大数据与信息安全》的系列文章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。而本篇文章,算是一个续篇吧。

写作之目的,并非是传播紧张情绪和贩卖焦虑,只是想通过文章增强大家的个人防范意识,以求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,防范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风险。

今天的文章就先到这里了,以后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,我们再接着聊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