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火星元年 | 人类探索火星,真正目的是什么?
2020-07-13 09:07:05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

2020火星元年 | 人类探索火星,真正目的是什么?

作者:卡尔赫林


(一)

2020年可谓是“火星元年”,因为中国国家航天局、美国NASA和欧空局,都分别开启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计划,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,甚至还要开启“火星移民计划”。

那么,人类探索火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

人类开启探索火星之旅,但火星并不是人类的永久居留地和最终目的地。

火星,只是人类进行深空探索的一个前哨站或中转站而已。

未来人类可以在火星上修建空间站、补给站和飞船发射基地,在火星上进行空间技术、蔬菜种植,和人类在外太空生存的研究实验。

同时,在火星上修建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发射基地,为进一步的深空探索做准备。

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,是最终找到类地行星,也就是跟地球生态环境相同或相似的,可以供人类进行繁衍生息的新家园。

伴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,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,自然灾害频发,化石能源即将消耗殆尽,环境污染垃圾围城等等不良因素的产生,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了。

地球上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,人类文明的延续将要面临更大的威胁。

只有在宇宙空间中,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类地行星,开辟新家园,并将优质人口迁徙过去,才能将人类文明更好的发展和延续下去。

现在,已经观测和发现了几个跟地球生态环境相似的类地行星,但由于距离遥远,人类现有的空间技术,暂时还是可望不可即。

但相信,不久的将来,伴随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,人类航天器的飞行速度,有可能突破光速。

到那时候,人类进行深空探索,在宇宙空间开辟新家园就变得比较容易了。

现在的这段文字,读起来好像天方夜谭,但相信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,人类迟早会实现建立宇宙空间新家园的梦想。

人类终有一天会摆脱地球的束缚,进入到更加美好的美丽新世界。


(二)

由于地球和火星,各自的运行轨迹和运转周期不一样,所以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并不是恒定的,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。

地球与火星的关系,忽远忽近若即若离。

相互亲近时,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;关系疏远时,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。

两者之间的亲近与疏远,倒是呈现一定规律性的,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。

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,曾经达到约5880万公里;而在已经过去的2018年,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5760万公里。

所以说,人类想要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,还要掌握了时机和空间距离。

而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,甚至修建永久的空间实验室和人类居留场所,只是为进一步的深空探索做好准备——在火星上修建新的航天基地,把火星当作进行深空探索的一个“高空跳板”。


(三)

据CNN1月14日报道,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在围绕红矮星运行的16颗系外行星中,发现了2颗可宜居的“超级地球”。

发现宜居星球,以现在的科技手段来说,也算容易;换句话说:发现不是问题,问题是能不能去,该怎么去?

但现在的人类航天科技,探测月球和火星不成问题,但太远的星球就去不了啦。

或许,若干年后,人类会掌握更先进的航天科技,航天器的飞行速度突破光速,那么再进行深空探索和奔赴宜居类地行星,就变得容易了。

伴随着人类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,以及人类科学家征服宇宙的雄心不断壮大,人类迟早会摆脱地球的束缚。

反正现在地球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,未来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糟糕,甚至有可能面对“人类灭绝”的威胁——只有离开地球登陆宜居星球,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。

但估计,我这辈子是等不到移民外星球了。


(四)

光速是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,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,真空中的光速等于299,792,458米/秒(1,079,252,848.88千米/小时)。

航天器的速度想要超越光速,从现在的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的—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。

但从宇宙空间旅行的角度看,想要实现深空探索,去到光年之外的地方,必须要让航天器的飞行超越光速。

凡事无绝对,一切皆有可能,个人认为光速是可以超越的。

不要以现在的科学眼光来看待未来,就好像生活在100年前的人们,还不知道现代人能够通过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来了解天下事,读文章、看视频和进行面对面聊天。

伴随人类科学的不断发展,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,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飞行速度接近光速,甚至超越光速都是有可能的。

相信未来人类,能够破解超光速飞行这一难题!

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,相信未来人类会比现代人聪明很多倍,会拥有和掌握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空间技术。

相信未来人类,实现宇宙空间超光速旅行,登陆类地行星,开辟宇宙新家园是可以实现的事情。


(五)

有朋友可能会说:即便航天器能够以超光速飞行,但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十几或几十光年之外,甚至更远,那人类怎么去啊?乘坐航天器的宇航员,还没等到达目的地,可能就已经老了,甚至都老死了。

对于这个问题,如何来解决?其实想要解决,也不难,宇航员可以通过休眠来延缓衰老。

宇航员可以选择在休眠舱里,度过漫长枯燥的宇宙空间飞行之旅。

并且,可以设定好时间,在接近目的地时开启唤醒功能,让宇航员从休眠之中复苏醒来。

甚至,宇航员可以携带大量冷冻的人类胚胎进入到宇宙飞船和大型航天器——选择优质的种子,通过试管婴儿技术产生胚胎,然后再加以冷冻,然后装载到航天器的“冷链箱”中。

这些冷冻的人类胚胎,在低温下可以长久保存,而不会变质和损坏。

假如说:有一颗类地行星与地球之间,相距四十光年。航天器在宇宙空间以超光速飞行过程中,达到距离目的地只剩十几或二十光年的时候,就可以将这些冷冻胚胎都取出来,然后分别植入到一个个的“人造子宫”之中孕育成胎儿,并在发育完全之后足月出生。

然后,再将这些在航天器中出生的“太空宝宝”们养育成人,并由专人教授从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到大学的课程——等这些“太空宝宝”们,用十几或二十年的时间,来学完知识和长大成人,航天器也就到达目的地了。

而这些“太空宝宝”已经成长为卓越青年,成为人类征服宇宙空间,建立类地行星新家园的新一代探索者和建设者。

这只是笔者的一个简单的设想,也就是让航天器携带一些冷冻的人类胚胎,在宇宙空间飞行的过程中,将这些胚胎通过“人造子宫”孕育出生,然后传授知识抚养成人,而等到航天器到达类地行星,这些“太空宝宝”就成为了新一代的新家园建设者。

可能有人会觉得笔者的想法很可笑,但我认为这个想法还是可行的,只要在飞船上储备足够的给养就可以了。

如果给养不够的话,可以让冷冻胚胎,一直呆在“冷链箱”里,等航天器到达类地行星,落地之后再通过“人造子宫”把解冻的胚胎孕育成人,让这些“太空宝宝”在新家园里健康出生和茁壮成长。


(六)

追溯人类航天科技对火星探测的脚步:400年前,人类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;60年前,人类开始发射火星探测器;30年后,人类可能实现火星移民!

但人类探测火星,和以后登陆火星,实现火星移民,并不是最终的目的——科学家们发展空间技术,进行深空探索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并登陆类地行星,建设适合人类长久生存的新家园。

而由于火星表面环境恶劣,并不太适合人类生存,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还不遗余力地探索火星,就是想要在征服火星之后,将火星建设为新的航天基地和“太空跳板”,借此展开更加遥远的深空探索,并在技术成熟之时登陆远在光年之外类地行星。

相信伴随人类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,人类进行深空探索和宇宙空间超远距离航行,登陆类地行星开辟新家园的梦想,总有一天能够成为现实。

本篇文章,只是笔者的一些简单设想,写作目的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,而并非科普。

文章之中的设想,有笔者原创的,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观看科幻电影获得一些心得感悟。

在美国的一些科幻电影里,那么关于时空旅行和宇宙航行的科幻影片,似乎已经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。

而科幻影片里的科学幻想,并非是凭空臆想、肆意捏造和空穴来风,有些东西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。

至于未来是什么样子,人类的航空航天技术会发展到什么地步,多看一些科幻电影,就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

笔者并非科学科普博主和科幻文章作者,只是偶尔写篇感兴趣的文章而已。

再次申明:本文并非科普,只作谈资。

感谢阅读,欢迎多提宝贵意见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